你我身边无形的“自杀暴力”知多少?提升情绪智商备战吧!

昨天在我大学心理学研讨会(Psychology Colloquium)完成了论文发表。
这是我第一次发表个人的学术研究。
当然少不了前一天爆表的紧张预备。
是那种精神力完全倾注在准备ppt、讲稿、练习到凌晨1点,连身边人走来走去谈话我都无法有时间和精力插入一角的地步。
可以说我尽力做最好。呵呵~
这天后,意味着我大学生涯的尾巴,要好好抓住了!

发表时少不了我一贯会紧张的一面,然而还是让在场的听众听得明白。真是感谢!呵呵~
忘不了我的开场白让主持人和听众都惊讶得瞪大眼睛。


我的论文题目是这样的。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Malaysian Chinese undergraduates.
我的论文缘由来自于“自杀事件”。
是的,两年前,一位我认识却不太熟的朋友,他是曾经的音乐才子、领导者类型的大好年轻人、交际广阔、外向。然而2014年4月,他还是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我和他不熟,但是我得知他的坏消息后,一周都没胃口。
以往在报纸常看到自杀事件的我,这是那么第一次受到冲击。
那年四月以后,陆陆续续有几个和他同校的学院生也步入后尘。
直到大学最后一年,我决定以这严重的社会现象开始我的研究旅程。
由于要做有关自杀的研究会触及敏感课题,所以监督老师奉劝我“转型”。所以才演变成现在的这论文主题。


根据多项学术研究,忧郁和焦虑尤其在15岁到29岁的年轻人当中已不再是冷门的话题。
而在马来西亚,华人的自杀率比其他种族还高。这可以归咎于华人的传统文化。读好书、保住家庭面子、要知恩回报、孝顺让多数年轻人只能硬着头皮学习,导致后来调适能力不支而倒下。
然而我相信,若拥有高的情绪智商,大马华裔大学生的忧虑会减低,对人生的满意度会提高。近年来西方和亚洲都有支持以上假设的研究。
然而目前鲜少有对华人的研究,更何况是马来西亚华人和中国、台湾、香港等的华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所以我开始召集至少个100个生在马来西亚多元化国家的华人参与我的研究。
(将在八月完成结果分析)


即使这项研究还不算完成,然而所要带出的讯息只有一个。
自杀原因可以各式各样,然而都是想法中出了问题才会形成。
所以解决方案就是提升情绪智商,后果将会不一样。

我老师常教导我说:
人生的命运没有定下来,而是道路本身已经定下来”。
那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简单,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没有注定要悲惨或是能度过享受的生活,而是自己的想法怎么想而左右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延伸下去。
人生的道路是按照人的想法才定下来的。
如果一个人喜欢吸毒,就会继续往毒海前进,直到自己醒悟为止。
如果一个人情绪调适能力不强,如果不花心思去改变自己的认知观,终究会选择自我了断来逃避。
如果一个人一直不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没有尽心尽意想去解开、了解自己,仍会走上不清不楚、跌跌撞撞的道路。


让我再次想起那位离开的朋友,他当时一段时间的心情就是不停地整理又整理。
即使“忧虑”收在柜子里,让很多新的“经历”压在上面,但“忧虑”还是在那里。
整理就像“把压在最下面的书本拿出来再排到更适合的位置”,然而还是无法避开最不想碰的压在下面的书。
所以,完全了解自己就是清算的智慧方法。

自己的情绪再怎么忍也会遇到界限而爆发,然而要了解自己有什么想法的界限才行。
比如说,接受不了别人的欺骗是自己的界限,就要不断学习、揣摩、找到最能清算这界限的方法才行。自己能原谅那人吗?能对话解开当中的误会吗?能从中吸取教训吗?

总的来说,在完全了解自己之前,都要努力了解自己才能销毁错误的道路
一切都在想法中走出人生路。
所以下一次若你听闻身边人有自杀倾向,别慌,告诉他别再整理了。
引领他销毁自杀的想法就是让他更了解自己吧!

话说昨天发表完,就有一位学妹跑过来说对我的这个课题很感兴趣而询问了很多。并且告诉我她的某个同学最近去接受了辅导,因为有自杀倾向……
别说自己绝对不会是愚蠢的人,好好再次正视自己和身边的人,全力销毁无形中的“自杀暴力”吧!


有关学术研究(journal articles)可参考:
Bhullar, N., Schutte, N. S., & Malouff, J. M. (2012).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Research, 10(1), 19-26.
Ciarrochi, J., Deane, F. P., & Anderson, S. (2002).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2, 197-209.
Ibrahim, N., Amit, N., & Melia, W. Y. S. (2014). Psychological factors as predictors of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Malaysia. Plos One, 9(10), 1-6. doi: 10.1371/journal.pone.0110670
Karim, J. (2009).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esting the mediatory role of affectivity.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39. 

Related Posts:

  • 小学生涯倒带今天是人生中第一次当临教。 担任临时的2H班主任。 第一天,我就能体会到, 原来当老师也很不容易,真的很忙。时间很快过去。 在周会上,看到学生们带着还未睡醒的脸唱着国歌,原来小学生涯也应该是如此。 说到小学生涯,好像快离我八年之远了。 岁月匆匆。 在这里,遇到了前几个月教过的小… Read More
  • 马来西亚的暖势力:什么华人马来人,我是大马人! 今天9月16日是马来西亚日,也就是在1963年新加坡独立出来为一国家、东马和西马再次“整顿”后正式成为一体的大日子。 话说这期间小编我在某百货商场做临时工时,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语言的自负心”。 所谓的收获就是从中学习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是小编较看中的部分啦!科科~ XD 三周的时间就让… Read More
  • 两份工作面试教会我的两件事很多人去工作面试之前是否会对着镜子练习呢? 是否不断“朗诵”自己要说的“台词”呢? 是否内心忐忑不安而想尽办法在现场如何掩饰呢? 这周,小编去了两个工作面试回来,学习很多的说。 第一份工作面试用了3小时,却让我从过去狭隘的认知观醒过来。 小编我自认进入社会不深,尤其是商业的潜规则和冷知识… Read More
  • 一本书、一个背影 2016年9月27日,久违的书游。 这下午,三个小时,持续站着看完两本300页的书。津津有味。 还有,当我看到一本和我有缘分的书(也就是有感动看完的书)时,右眼角瞄到不远处也有个看来有50来岁的先生刚好脱了鞋,把两只鞋抛在屁股后,和我一样,开始了书游。 我全程低头站着,他全程低头坐着。 这… Read More
  • 人因“种子”而伟大 三天前,在Samsung Unpacked发布会上,提及了以360度影片作分享的可能性,便將令人惊喜的合作伙伴facebook创办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邀请上台讲解。 朱克伯格指未来將能把三星Gear VR拍摄的360度影片直接放到面子书上播放, 并提到VR… Read More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Thanks for ur precious comment ~ (^^)
谢谢你的宝贵留言 ~ (**)